2023-03-31

飲食模式、物性與文化專輯 Ⅰ

飲食模式、物性與文化專輯  Ⅰ 

Special Issue on "Modes of Diet, Materialities and Culture" — Part 

 

王嵩山。〈飲食模式、物性與文化:導論〉。《民俗曲藝》219 (2023.3): 1-10

Wang Sung-shan. “Modes of Diet, Materialities and Culture: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 Theatre and Folklore 219 (2023.3): 1-10.

 

作為文化形式的飲食模式,既涉及社會科學四個重要概念:社群、社會、文化與認知,也涉及當代文化資產保存所隱含的差異性的社會組織與價值的問題。人類學對飲食模式的研究,或從文化論(象徵或理想的上層結構,superstructure)的角度,探索文化界定飲食模式,飲食被視為思考方式的一部分,飲食模式因此涉及文化內在的分類、價值與意義之原則。另一方面,文化物質論者則通過科學的、物質的、行為的、外觀的過程研究策略解釋社會文化體系的演化現象。因此,飲食行為應該考量的是諸如人口的、經濟的、技術的、和環境的變數等下層結構(infrastructure)。而強調飲食模式涵蓋於內部與政治經濟等社會體系的組成元素等結構(structure),對於飲食模式的研究因此就需處理生產、交換、消費等動態性的社會關係。事實上,飲食模式已是跨學科的議題,涉及生物、科技、人文、社會等領域。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張育銓。〈可食與不可食的分類建構:以荖葉飲食與食安為例〉。《民俗曲藝》219 (2023.3): 11-67

Chang Yu-chuan. “Constructing Classifications of Edible and Inedible: An Example Featuring Piper betle Diet and Food Safety.”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 Theatre and Folklore 219 (2023.3): 11-67.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24.html

 

陳建源。〈刺激與調和:初探日本飲食中的「辣」〉。《民俗曲藝》219 (2023.3): 69-116

Chen Chien-yuan. “Harmonized and Stimulated: Karami in Modern Japanese Food Culture.”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 Theatre and Folklore 219 (2023.3): 69-116.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23.html

 

張展鴻、田穎儀。〈涼茶在民間:香港涼茶的傳承與發展〉。《民俗曲藝》219 (2023.03): 117-43

Cheung Chin Hung Sidney and Tin Wing Yee Mia. “Herbal Tea as Communal Knowledg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erbal Tea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 Theatre and Folklore 219 (2023.3): 117-43.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22.html

 

鄭肇祺。〈消失又重現於生活中的毛蟹:溪流、人與水生生物的互動關係〉。《民俗曲藝》219 (2023.3): 145-92

Cheng Siu-kei Eric. “The Disappearance and Reappearance of the Mitten Crab in Daily Life: Interactions between Rivers, Humans, and Aquatic Animals.”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 Theatre and Folklore 219 (2023.3): 145-92.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21.html

 

曾齡儀。〈近代臺灣柴魚的生產與消費:以臺東為核心〉。《民俗曲藝》219 (2023.3): 193-230

Tseng Lin-yi.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Bonito in Modern Taiwa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Taitung Area.”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 Theatre and Folklore 219 (2023.3): 193-230.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20.html  

 

Article

 

李偉呈。〈皇權下的聖道:日治後期中部地區的鸞堂網絡與時代適應——以《皇民奉公經附孝經》為中心〉。《民俗曲藝》219 (2023.3): 231-78

Li Wei-chen. “Confucianism under the Heavenly Sovereign’s Power: Phoenix Hall Networks and Adaptations in Central Taiwan during the Late Japanese Colonial Era—Centering on The Classics of Komin Hokokai and Filial Piety.”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 Theatre and Folklore 219 (2023.3): 231-78.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17.html

 

 

~~~~~~~~~~~~~~~~~~~~~~~~~~~~~~~~~~~~

 

王嵩山教授主編專題系列

 

~~~~~~~~~~~~~~~~~~~~~~~~~~~~~~~~~~~

《民俗曲藝》第211期(2021.3)目錄

(摘要參見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1/03/ii.html

製作文化專輯II

製作文化:導論 / 王嵩山

無形文化資產的再生產:以嘉義城隍廟九大柱中元普度為例 / 江志宏

無形文化遺產的永續發展:臺灣客家八音的生態變遷與樂人、制度調節者、機構主事者的遺產化適應 / 許馨文

誰的「常民」?臺灣竹工藝文化資產的成形及其課題 / 江明親

 

~~~~~~~~~~~~~~~~~~~~~~~~~~~~~~~~~~~

《民俗曲藝》第210期(2020.12)目錄

(摘要參見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0/12/blog-post_30.html

製作文化專輯I

製作文化:導論 / 王嵩山

祭儀地景的多重記憶與環境偏移:南勢阿美族里漏部落船祭活動變遷與文化製作 / 李宜澤

走上回家的山徑,讓石板家屋升起煙來:由一趟臺東布農社群「尋根之旅」 思考「文化資產」的認同與實踐 / 謝博剛

土氣、洋氣還是接地氣?重新「觀看」時尚伸展臺上的民族服裝與族群服飾 / 何兆華、王廷宇

都蘭阿美人的文化再生產:以護衛舞的傘與矛為例 / 林芳誠

~~~~~~~~~~~~~~~~~~~~~~~~~~~~~~~~~~~

《民俗曲藝》第201期(2018.9)目錄

(摘要參見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18/08/ii.html

亞太儀式、節慶與社會文化實踐專輯II

亞太儀式、節慶與社會文化實踐:導論 / 王嵩山

民俗、藝能與文化資產:沖繩竹富島的當代儀式實踐 / 趙綺芳

香港潮僑盂蘭勝會的「申遺」與潮屬社群的重建 / 呂永昇

神在此間:浙江鄉村醮儀召請科儀本中的空間觀念折衝 / 屈嘯宇、彭連生

~~~~~~~~~~~~~~~~~~~~~~~~~~~~~~~~~~~

《民俗曲藝》第200期(2018.6)目錄

(摘要參見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18/07/i.html

亞太儀式、節慶與社會文化實踐專輯I

亞太儀式、節慶與社會文化實踐:導論 / 王嵩山

是傳統還是創新?儀式、性別階序與規範實踐之間的阿美族都蘭婦女組militepuray / 羅素玫

聖母意象與無形文化遺產:以都會阿美族「愛的饗宴」和「慶祝聖母升天節」祭典活動為例的分析 / 葉淑綾

文化遺產的束縛或護衛?以阿米斯音樂節的文化實踐與創造能動性為例 / 林芳誠

~~~~~~~~~~~~~~~~~~~~~~~~~~~~~~~~~~~

《民俗曲藝》第193期(2016.9)目錄

(摘要參見 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6/10/ii.html

無形文化遺產與地方社會專輯II

無形文化遺產與地方社會:導言 / 王嵩山

〔專題:研究論文〕

跨文化表演的研究途徑:臺灣一場緬甸音樂表演的互為主體與多點民族誌研究 / 呂心純

卡那卡那富祭儀與族群共同體之重構 / 林曜同

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系統的主體性與真實性建構:臺東池上水圳耕作區與花蓮壽豐河川地種植的案例分析 / 張育銓

〔專題:研究紀要〕

「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與地方實踐:以「雲林六房媽過爐」為例 / 徐雨村

 

~~~~~~~~~~~~~~~~~~~~~~~~~~~~~~~~~~~~

《民俗曲藝》第192期(2016.6)目錄

(摘要參見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6/08/i.html

無形文化遺產與地方社會專輯I

無形文化遺產與地方社會:導言 / 王嵩山

傳承的挑戰:排灣古樓巫師傳統的衰微與復振 / 胡台麗

遺產化過程中的媽祖進香:儀式變遷與地方賦權的考察 / 呂玫鍰

花樣本:貴州苗族刺繡技藝傳承與地方社會 / 何兆華

達邦社戰祭歌謠作為口傳音樂文化遺產的研究 / 呂鈺秀

 

~~~~~~~~~~~~~~~~~~~~~~~~~~~~~~~~~~~~

《民俗曲藝》第186期(2014.12)目錄

(摘要參見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5/02/ii.html#more

文化遺產與記憶專輯II

文化遺產與記憶:導言 / 王嵩山

文化遺產的脈絡、記憶與詮釋:以萬山岩雕為例 / 王美青

信仰、記憶與建構:談六房媽過爐 / 黃漢偉

臺灣媽祖廟現存「御匾」研究:兼論其所反映的集體記憶與政治神話 / 李建緯

 

~~~~~~~~~~~~~~~~~~~~~~~~~~~~~~~~~~~

《民俗曲藝》第185期(2014.9)目錄

(摘要參見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4/11/i.html

文化遺產與記憶專輯I

文化遺產與記憶:導言 / 王嵩山

朝鮮宗廟祭禮樂的當代保存與記憶 / 黃心蓉

當「做花」成「做人」:施洞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傳承與變遷 / 何兆華

創世史詩梅葛的記憶:楚雄彝族歌謠的傳統與再現 / 黃季平

 

~~~~~~~~~~~~~~~~~~~~~~~~~~~~~~~~~~~~

《民俗曲藝》第176期(2012.6)目錄

(摘要參見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2/06/blog-post.html

物、地方知識與空間觀專輯

導論:物、地方知識與空間觀 / 王嵩山

物質性、符號與美感所在:陶壺世界的感知詮釋 / 萬煜瑤

京都祇園祭宵山的文化展演與空間 / 黃貞燕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建築空間之變遷 / 蔡侑樺、徐明福

遺產做為一種空間識別:花蓮豐田社區的遺產論述 / 張育銓

 

~~~~~~~~~~~~~~~~~~~~~~~~~~~~~~~~~~~~

《民俗曲藝》第166 (2009.12) 目錄

(摘要參見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6/05/blog-post_61.html

民俗實踐、物與時間觀專輯

導論:民俗實踐、物與時間觀 / 王嵩山

找吃找穿的時間:貴州施洞苗人曆法實踐中的我群建構 / 何兆華

食物符碼與儀式行動:從賽夏社會關係的建構到時間連結的體現 / 胡家瑜

"Tradition,? Internal Debat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Time in the Practices of the Chinese Seven-Stringed Zither (Qin) / Tsai Tsan-huang

賽夏音樂中的時間疊置與延展 / 呂鈺秀

臺南廖枝德司阜落篙程序之研究 / 林宜君、吳宗江、徐明福

形式變貌:大溪木器形式風格之探索 / 賴明珠

 

~~~~~~~~~~~~~~~~~~~~~~~~~~~~~~~~~~~~

《民俗曲藝》第161 (2008.9) 目錄

身體、藝術與社會專輯

導論:身體、藝術與社會 / 王嵩山

身體自主、理性主體與戲劇想像:尼采與亞理斯多德 / 吳承澤

身體.歷史.性別.權力:舞蹈劇場與臺灣社會,1980s–1990s / 陳雅萍

浪漫化的瘋癲:戲曲中的大腦疾病 / 蔡振家

排灣族藝術圖像中「人」的形體與意象分析:從神話與雕刻談起 / 萬煜瑤

歷史紀念館的展示敘述:身體、紀念與歷史關聯的初步探討 / 曹欽榮

 

~~~~~~~~~~~~~~~~~~~~~~~~~~~~~~~~~~~~

《民俗曲藝》第157 (2007.9) 目錄

展示文化專輯II

導論:展示文化 / 王嵩山

異、色、毒:北東南亞山地族群的觀光圖像 / 謝世忠

形塑茶藝:臺茶博覽會之展示建構與想像 / 駱鴻捷

文化產業中文化如何展開? / 劉大和

產業遺址製造與城市形象工程:以魯爾區(Ruhr Area)區域轉型為例 / 楊凱成

 

~~~~~~~~~~~~~~~~~~~~~~~~~~~~~~~~~~~~

《民俗曲藝》第156 (2007.6) 目錄

展示文化專輯I

導論:展示文化 / 王嵩山

達悟落成慶禮中anood的音樂現象及其社會脈絡 / 呂鈺秀

Makapahay a calay(美麗之網):當代都蘭阿美人歌舞的生活實踐 / 蔡政良

誰的戰爭歷史?:金門戰史館的國族歷史vs.民間社會的集體記憶 / 江柏煒

讓吃鼓藏及我們的村子走向世界:地方菁英的敘述與苗的現代性 / 簡美玲

重構臺南平埔「公廨」空間:形式溯源與轉化探討 / 郭美芳、徐明福

 

~~~~~~~~~~~~~~~~~~~~~~~~~~~~~~~~~~~~

《民俗曲藝》第152 (2006.6) 目錄

文化遺產與城市生活專輯

導言文化遺產與城市生活 / 王嵩山

原型與變異試論戰前大溪木器產業的源起與開展 / 賴明珠

神聖與凡俗的交錯臺中市東、西區土地公廟的研究 / 舒奎翰

做月內與坐月子中心舊民俗轉為新產業 / 黃季平

傳統的再生與變異當代梅州佛教香花的職業化與未來趨向 / 王馗

臺中新樂軒與何厝關係之研究 / 柯孟潔

 

~~~~~~~~~~~~~~~~~~~~~~~~~~~~~~~~~~~~

《民俗曲藝》第148 (2005.6) 目錄

全球化與地方文化展演專輯

導論 / 王嵩山

胡撇仔的分裂時空———從「本土文化」之外再看歌仔戲 / 司黛蕊

殖民化與全球化:從日治時期音樂學者的調查記錄看臺灣原住民音樂的變遷及其成因 / 王櫻芬

日本地方產業振興設施之案例研究———地場產業振興中心與道之驛之探討 / 黃世輝

阿里山鄒族的「舊文化」與「新傳統」 / 王嵩山

 

~~~~~~~~~~~~~~~~~~~~~~~~~~~~~~~~~~~~

《民俗曲藝》第142 (2003.12) 目錄

臺灣的民俗研究方法論反思專輯

前言:臺灣的民俗研究方法論反思 / 王嵩山

廟記錄的方法論臺灣三次廟普查案例的比較 / 黃季平

以社羣概念探討祭祀組織與文化以大湖鄉北六村的臺灣客家聚落為例 / 林秀幸

民俗學、民族學與舞蹈研究方法論的回顧 / 趙綺芳

民族音樂學研究概念與採譜方法論以其於臺灣原住民音樂研究之應用為例 / 呂鈺秀

臺灣布袋戲研究的方法論 / 陳龍廷

民族誌作為一種民間工藝研究方法之初探以研究者經驗為出發 / 陳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