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性民俗的情感與當代詮釋」專題徵稿啟事
專題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1月30日
專題論文截稿日期2026年6月30日
療癒性民俗是人類社會應對身心困頓、尋求安適的文化實踐,根植於特定社群的宇宙觀、信仰體系與道德價值。這類民俗的療癒力量,無論是透過宗教儀式、傳統醫藥、養生功夫、文化符號、象徵植物、神話敘事或文本典故等,其核心往往來自於文化中共享的情感(affect)表達、疏導與轉化。既有的民俗研究已累積關於文化樣態與社會作用的豐富知識,本專題擬進一步關注療癒性民俗中的情感力量及其多元影響。這裡指涉的情感,是一個涵蓋範圍廣泛的概念,包括情緒(emotion)或感情(feeling)的經驗,且強調文化脈絡、情感型態、集體共振與流動可塑性。在不同的時空中,對於民俗的理解及建構,可能出現不同的詮釋實作,協助人們在面對疾病、災厄、心靈創傷或渴望幸福時,平撫悲傷恐懼、獲得療癒希望,尋回與自我和世界的連結。透過情感的視角解析療癒性民俗,是理解人心追尋福祉與觀察社會文化動態的關鍵切入點。
本專題歡迎(但不限於)就以下題目撰文投稿,例如:傳統醫療中所展現的民俗特質及情緒觀,在今日是否依然適用,或經歷了什麼樣的重新詮釋?對特定宗教或神靈的情感,可能建構出什麼樣的信仰面貌,哪些因素可能促使社會變遷?人類自古以來即對非人生命與物質投注各種文化性的感知及關係界定,這些情感綿延不斷、還是亦經歷時空轉型和詮釋重組?特定的宇宙觀(例如風水、八卦)除了刻板印象中的文化運用,是否在不經意的日常時刻,仍不斷影響我們的福祉感知與安頓方式,並彰顯出怎樣的情緒和理性反應?
「療癒性民俗的情感與當代詮釋」專題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研究員策畫、主編。竭誠歡迎探討上述主題的論文。有意投稿者請於2025年11月30日前將論文題目及摘要 (中文500字或英文300字以內),email 至《民俗曲藝》編輯委員會收(shihhoch@ms6.hinet.net),編委會將回覆是否合乎專題徵求。投稿信請註明姓名、電子郵件信箱、通訊或手機/電話等資訊,以便連絡。「療癒性民俗的情感與當代詮釋」專題論文截稿日期為2026年6月30日。論文撰述規定請參見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p/submissions.html。
《民俗曲藝》為TSSCI及THCI收錄期刊,並同時獲得EBSCOhost, ProQuest與「國際音樂文獻資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 RILM) 收錄。《民俗曲藝》由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