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5

「戲曲的傳統再造與當代性」專題

Call for Papers / 徵稿啟事


專題論文截稿日期2019930

傳統戲曲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面臨西方戲劇的來襲,經過了幾回合的論爭,在「保護傳統」和「轉型創新」的拉扯中,迎來了戲曲的「現代」。無論「保護」或「創新」,當創作者面對的是現代觀眾,為現代觀眾而表演,「傳統再造」就成了無可避免、註定要被開啟的歷程。

在「全球化」糖衣的包覆下,強勢文化帶來的壓迫,毫不下於任何曾經發生過的政治殖民壓迫,超越地域性的邊緣與中心之抗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中。創作者、評論者、觀賞者各自隨著自身對過去的認定,想像並建構傳統,戲曲也不能自外於這樣的脈絡。

呼應頻繁的政權更替,戲曲的傳統再造在臺灣,或許可以劃線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擺脫了「皇民化」的約束,戲曲曾經像雨後春筍般,蓬勃繁榮於各地戲院。從業者僅僅依循著「觀眾之所好」,便腦洞大開的創造出許多編劇套路、表演招數和呈現手法,其佼佼者,更形成風潮、門派,引發後來者追隨,進而成為新的傳統。這一階段的傳統再造,完全仰賴民間的活力。

1980年代以後的戲曲創新,由藝文劇場接棒。此一波的傳統再造更加猛迅有力,原因是戲曲表演普遍的進入了現代化劇場。硬體改變,促使創作分工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導演、劇場設計和技術皆憑空而降,且項目與日俱增,創作多管齊下,編劇和演員穩居核心,但誰都不是唯一的核心。「新編戲曲」之不同於傳統戲,不止在題材,更在於當代創作者以反映時代環境的自身情感和思想,透過故事或設計,運用當代語彙合盤托出。

大陸的情形有異於臺灣,它的「現代」始於「五四」運動的1919年,「當代」則可劃線在共產黨建國的1949年,然而,「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物質與消費的急遽變化,刺激了人們觀念、視野和民族自信的改變,或許才真正對傳統戲曲的發展帶來根本的影響。「中國崛起」下,海外各地華人對傳統戲曲的關注也有所呼應。還有不同的國與國之間,傳統與傳統,傳統與現代的合作,都在在開啟戲曲的新貌。

新的「美學邏輯」如何被建立,可以說是戲曲現代化實驗的終極目的,同時也是終極難題,而文化意涵的詮釋則是一切技巧運用和審美的根源。新世紀以來,許多演出雖然採用傳統元素,概念卻完全來自現代戲劇,實難以歸類為「傳統戲曲」。只能說,透過現代劇場空間的共同使用和人才的交流,傳統和現代「合體」了。

「當代」是對我們所處時代的積極描述。(相對於「古代」和「現代」)誠然,隨著時間的前進和創作的累積,戲曲的「當代」劃線於何時,必然要不斷被重新思考和調整。我們要探問的是,經過超過百年的奮戰,越過一個又一個政治的和美學的浪頭,涵攝獨特時代精神和時代美學的「當代戲曲」誕生了嗎?「當代戲曲」的「當代性」特徵何在?各劇種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又如何?在一個如此消費社會和物質主義的時代,它是否/如何兼顧精神層面與理想?


「戲曲的傳統再造與當代性」專題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林鶴宜教授策劃、主編。有意投稿者請將擬投稿題目及摘要(約300-500字,以中文或英文撰寫均可),emailshihhoch@ms6.hinet.net《民俗曲藝》編輯委員會收,編委會將回覆是否合乎專題徵求。投稿摘要請註明姓名、服務機構 (或就學機構),電子郵件信箱、通訊地址、手機或電話等資訊,以利連絡。論文撰述格式請參見網址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p/submissions.html


《民俗曲藝》為TSSCITHCI Core收錄期刊,並同時獲得EBSCOhost, ProQuest與「國際音樂文獻資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 RILM) 收錄。《民俗曲藝》由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



林鶴宜教授主編專輯系列
《民俗曲藝》第199期(2018.3目錄
都市空間、物質文化與戲劇發展專輯
前言 / 林鶴宜
奇術縱橫三十年:第一代松旭齋天勝與天勝一座在臺灣的演出 / 簡秀珍
商業機制區隔策略:臺灣布袋戲商業劇場1946-1960 / 陳龍廷
晚清上海演劇文化對北方戲曲生態的影響:以王鐘聲在天津的演出活動軌跡為例 / 游富凱
香港戲曲史上的商業戲園(1865-1910/ 容世誠
香港摩登:五十年代都巿發展與香港粵劇發展脈絡 / 鄭寧恩


~~~~~~~~~~~~~~~~~~~~~~~~~~~~~~~~~~~
《民俗曲藝》第191期(2016.3目錄
流動與創新:戲曲的域外傳播研究專輯
前言 / 林鶴宜
從演出劇目看新加坡在地職業劇團對臺灣歌仔戲的接受和創發以「新賽鳳」為例 / 林鶴宜
潮州外江戲的傳播組織:新加坡餘娛儒樂社 / 余淑娟
中國戲曲在俄羅斯傳播與影響(1788–1990 / 白若思

~~~~~~~~~~~~~~~~~~~~~~~~~~~~~~~~~~~~
《民俗曲藝》第181期(2013.9)目錄
民間即興戲劇研究專輯
前言/林鶴宜
臺灣布袋戲的即興創作及其特質/陳龍廷
從「傳仔戲」論臺灣亂彈戲裡的活戲演出/簡秀珍
試論奠基歌仔戲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臺》/蔡欣欣


~~~~~~~~~~~~~~~~~~~~~~~~~~~~~~~~~~~~
《民俗曲藝》第165期(2009.9)目錄
政治與戲曲專輯II
前言林鶴宜
管制下的復甦: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的戲曲相關法規分析(1945.111947.3徐亞湘
政治與戲曲:1950 年代「戲曲改革」對中國地方戲曲劇種體質的訂製及影響林鶴宜(摘要參見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6/04/1950.html
主旋律的音量:「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對大陸戲曲的影響林幸慧

~~~~~~~~~~~~~~~~~~~~~~~~~~~~~~~~~~~~
《民俗曲藝》第164期(2013.9)目錄
政治與戲曲專輯I
前言林鶴宜
從《紅梅閣》的舊瓶看《李慧娘》的新酒:戲曲表演與政治變遷的個案研究李元皓
從拉魂腔到柳琴戲:一個劇種的歷史傳承與時代變遷孔培培
從「秧歌劇」與「戲曲反共抗俄劇」看政治宣傳戲曲的操作郭澤寬
電視布袋戲與政治:1980年代一齣另類的反共抗俄劇陳龍廷
創作與評獎:以「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三部入選劇作為例王安祈(摘要參見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6/02/blog-post.html

~~~~~~~~~~~~~~~~~~~~~~~~~~~~~~~~~~~~
《民俗曲藝》第160期(2008.6)目錄
文學與文化:臺灣傳統戲曲的文本研究專輯(II
前言林鶴宜
節慶・戲仿・顛覆的美學:臺灣民間小戲《陳三五娘》「文本」分析卓玫君
談歌仔冊中「相褒歌」的名與實施炳華
臺灣戲曲學界對京劇文本創作的影響:由《閻羅夢》的映象說起林幸慧

~~~~~~~~~~~~~~~~~~~~~~~~~~~~~~~~~~~~
《民俗曲藝》第159期(2008.3)目錄
文學與文化:臺灣傳統戲曲的文本研究專輯(I
前言林鶴宜
「黑暗時期」顯影:「皇民化運動」下的臺灣戲劇(1936.9~1940.11石婉舜
〈臺省民主歌〉之校證及其作者考索曾子良
京劇《金鎖記》對傳統戲曲的繼承與創新丘慧瑩(摘要參見 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59.html
文人傳統與女性意識的對話:《青塚前的對話》中的兩種聲音汪詩珮(摘要參見 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2.html

~~~~~~~~~~~~~~~~~~~~~~~~~~~~~~~~~~~~
《民俗曲藝》第155期(2007.3)目錄
新世紀的文化變遷與傳統戲曲專輯
前言林鶴宜
從廣東宜人園到宜人京班:一個本地京班的歷史考察兼論京劇在臺灣之在地化問題徐亞湘
試論豫劇在臺灣的發展與轉化張啟豐
從精緻到胡撇:國族認同下的臺灣歌仔戲論述謝筱玫
催化與自發:新世紀臺灣歌仔戲的新戲路蔡欣欣
當前兩種庶民休閒行為對歌仔戲的影響:以南、高兩市為觀察場域林永昌
冀東皮影戲戲臺與影人體製流變考述及其現狀調查鄭劭榮
戲曲贊助與街戲的變遷:以新加坡韭菜芭城隍慶典為例余淑娟(摘要參見 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22.html

~~~~~~~~~~~~~~~~~~~~~~~~~~~~~~~~~~~~
《民俗曲藝》第151期(2006.3)目錄
田野調查與劇種研究專輯
前言林鶴宜
馬來西亞的道教拔度儀式與目連戲余淑娟(摘要參見 http://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21.html
長子說書及其戲劇化傾向張豔琴
上黨古賽儀典考楊孟衡
試論日治時期來臺福州班的劇種問題陸方龍
臺灣戰後四年(1945-1949)現代戲劇的發展概況莊曙綺

~~~~~~~~~~~~~~~~~~~~~~~~~~~~~~~~~~~~
《民俗曲藝》第146期(2004.12)目錄
臺灣傳統戲曲研究專輯
前言林鶴宜
乾隆時期(1736-1795)臺灣戲曲活動管窺張啟豐
試論臺灣早期商業劇場以日治時期臺北市淡水戲館(新舞臺)、艋舺戲園及永樂座為例徐亞湘
從商品經濟看臺灣內臺歌仔戲的變遷以《中華日報》戲院廣告為對象林永昌
論張德成皮影戲《內臺演戲記錄》(1952-1967)反映的臺灣內臺戲劇場文化石光生
日治時期臺灣藝妲之演出及其相關問題探討陳慧珍
藝癡者技必良論許王「小西園」《三盜九龍杯》之裁戲手法吳明德
從潮州傳說「蘇六娘」說到閩臺小戲《桃花過渡》兼談民間文藝的流播與衍變李佳蓮

~~~~~~~~~~~~~~~~~~~~~~~~~~~~~~~~~~~~
《民俗曲藝》第145期(2004.12)目錄
中國傳統戲曲研究專輯
前言林鶴宜
Banished to Yelang: Li Taibai Putting on a PerformanceWilt L. Idema
誠齋雜劇的歷史定位以宗教劇的承繼、創新與影響為討論林智莉
《白兔記》在近代地方戲中的流傳與演變吳秀卿
論世界各地的皮影戲及其相互關係陳凡平
竹竿子補證黎國韜